站内搜索
2022年10月10日 星期一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魅力乡村

重庆南川:景美人和产业兴 绘就美丽新乡村

发布时间:2022-10-25 11:01:40 | 来源:重庆日报 | 作者: | 责任编辑:王静

景美人和产业兴,乡村处处好风光。

特色产业念好“山字经”,“3+2”产业蓬勃发展:方竹笋卖到全国各地,中药材获多项认证,千年古树茶焕发新生机,“南川米好”美誉在外,建成全市首个蓝莓产业科技园……

把乡村建成大美原乡,着力改善人居环境,大观原点精彩亮相,特色民宿、乡村酒店精致宜居,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广大乡村真正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之地。

富口袋又富脑袋,在“铸魂强根”上精准发力,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大抓文化遗产资源传承,深入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提振农村精气神……一个个乡村振兴的精彩故事正在南川这片热土上演。

兴产业强壮乡村筋和骨

金秋十月,布局于南川区中部乡镇的蓝莓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一棵棵蓝莓苗木被整齐地种植在标准的基质钵体里,每棵苗木间都有或大或小的滴管串联。航拍俯瞰,数千亩蓝莓苗整整齐齐、成排成列,形成一道美丽风景。

这里不仅是全市最大的蓝莓标准化种植基地,也是全市首个蓝莓科技产业园所在地。育苗、科研、保鲜冷藏、深加工生产线、旅游观光等功能分区明显,是南川生态农业、智慧农业的典范。

在南川南部,每到清明,德隆镇茶树村总会迎来众多慕名而至的游客。村里延续了千年的古茶树成了不少爱茶人士的挚爱,他们像赴一场约会,在茶香四溢的季节不约而至,前来观千年茶树鼻祖、品茗、体验茶文化。

在茶树村,茶树就是致富树,家家种茶,全村古树茶产业年产值可达800万元。

在南川北部,以福寿镇大石坝村康茂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富硒“私人定制水稻”开始走向全国市场,今年新出的富硒米上市即售罄,明年的预售已提前开启。

如今,稻田认养模式已在南川福寿镇大石坝村、石溪镇盐井村等10多个村推广近2万亩。南川“发展绿色优质稻米私人定制”的做法更是在今年6月召开的南方省份粮食生产座谈电视电话会议上得到了肯定。

……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被扎扎实实落到了南川每一个乡镇、每一个村社,获评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15个。

据介绍,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南川区坚持以乡村产业发展为重心,收紧拳头、突出特色,选点突破、以点带面,以中药材、古树茶、方竹笋和南川米、蓝莓为主的“3+2”特色优势产业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链条持续延展,以“多品种、小规模、高品质、好价钱”为特征的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局面逐步显现。

2021年,全区“3+2”特色产业综合产值已达33亿元、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实现3.49亿元,特色产业实现规模、品牌“双提升”。

与此同时,南川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获取产业的每一滴价值。

主打方竹笋、老盐菜深加工的重庆市特珍食品有限公司成功创建成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重庆华绿生物有限公司采用标准化、规模化、机械化、自动化方式生产优质食用菌;依托传统农业生产而延伸的休闲体验、旅游观光、生态康养等农文旅融合业态,正在南川34个乡镇、街道逐渐蔓开……

按照5年规划,到2026年,仅南川“3+2”特色产业这一项,综合产值就可实现翻番,达到66亿元。

美生态提升乡村颜与质

农舍白墙黑瓦,美丽的手绘文化墙,标准的垃圾分类系统,水泥便道四通八达……走进大观镇铁桥村的于家院子,别致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美得令人沉醉。

“以前的于家院子是破屋旧院,如今院内外的花花草草和青石栏杆让整个庭院显得古香古色。环境整治让我们受益。”村民李继寿十分感慨,如今,他用自己的房舍办起了“兰亭茶语”茶室和农家乐,每到周末都有游客前来。

2020年,于家院子实施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如今,村民住上了安全住房、用上了无害化卫生厕所、开通了户用天然气,生活垃圾实行集中收运、生活污水实行集中处理,而且农家小书屋、休闲小广场等设施一应俱全。

环境美了,游人多了。这里陆续开起了农特产品超市、茶体验中心,农家乐也越来越多,美丽环境成为了村民挣钱的有力资本。

实际上,这些年靠着乡村变美而享受到“美丽经济”福利的,并不只有大观镇铁桥村、中江村、金龙村这样距离城区较近的地方,石溪镇盐井村、头渡镇前星村、山王坪镇庙坝村、金山镇院星村、河图镇长坪村……一大波村落都正靠着乡村美颜,富足自己的腰包,无论远近。

而这一切都得益于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

近年来,南川区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乡村建设的着力点、先手棋,加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有效遏制农业面源污染,不断夯实乡村美颜基底。

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南川区累计建成“四好农村路”1600多公里,行政村道路通畅率达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5%以上,完成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3.44万户,乡村电气化提升工程、村庄亮化、绿化工程全面实施,创建“重庆市绿色示范村”70个。南川也因此获评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激励县。

乡村有了颜值,但更需要气质。为此,南川秉承“景村一体、农旅融合”理念,创新“农村人居环境+”思路,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乡村生活品质提升、乡村产业富民以及乡村旅游打造相结合,在打造美丽乡村的同时,也激活“美丽经济”。

近年来,南川创建市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镇村20个。2021年全区乡村旅游接待游客量2024.74万人次,乡村旅游综合收入实现68.67亿元,同比增长88%。

大观原点项目便是其中最突出的典型。它涵盖游客集散、特色餐饮、休闲购物、民宿体验、沉浸式游戏等业态,是重庆乡村振兴示范案例,成为南川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农文旅融合、一二三产业联动的引擎。如今,这里已成为知名的乡村旅游打卡地,是不少市民周末休闲度假的首选地。

从这里延伸而去,全新规划建设的大观田园新城,一头连起城市生活,一头连起田园美景,将打造成为体现南川“景村一体、农旅融合”理念的典范标杆。

强集体农民增收更稳定

从2019年下半年起,每逢节假日,位于河图镇骑坪村的漫居·有点田总是客满。这家依托板栗产业而打造的民宿一问市,便得到了市场认可。骑坪村也借机再发力,努力打造板栗村项目。

村民靠着板栗村项目,在家门口挣工资、卖特产、参与入股分红……村民每年户均增收超过2000元,村集体经济年收益实现10万元以上。

近年来,南川将发展集体经济作为重要抓手,通过深化“三变”改革、推动“三社”融合,盘活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扶持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村集体不再“空壳”,村民的腰包自然更稳定。像骑坪村这样的案例也不再是个案,而成为了普遍现象。

峰岩乡探索“农业托管”,在千丘梯田引进农业公司发展种植业,带动当地脱贫户20余人就业,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村集体经济今年预计可实现收入10万元以上。

民主镇狮子村注册成立劳务公司,帮助在家剩余劳动力30余人就业,实现户均增收15000多元;创收纯利润30万元,为村集体增收18万元。

瑞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实行蓝莓产业种植订单式合作模式,直接合作关联种植基地7000亩,通过流转土地、入股分红、劳务用工等方式,直接带动当地2000多名群众增收。

……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南川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986元。

富精神乡村有形更有魂

9月22日,大观镇金龙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积分兑换超市内热闹不已,村民纷纷拿着积分前来兑换需要的物品:儿童书籍、小说杂志、垃圾桶、洗洁精……

而积分均是村民在日常生活中随手可得的,保持房前屋后干净整洁、参加集体学习、邻里互助、家庭和睦等都可积分,达到一定分值便可到超市兑换物品。

金龙村党支部副书记张成玉介绍,通过积分制调动了村民参与移风易俗的积极性,并形成党群之间的互相监督,全面提升了村民移风易俗、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目前全村465户村民,参与度达到100%。

作为南川开展乡风文明治理的举措之一,这样的积分兑换已经在金龙村以及其他村社持续了很多年。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这是新时代提出的崭新考题、面临的重大课题。近年来,南川区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为抓手,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深入实施乡村文化振兴“百乡千村”示范工程,大抓文化遗产资源传承,深入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在“铸魂强根”上精准发力,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提振农村精气神。

“凤江习语”“金山巧匠”“荷仙姑”“巧农夫”“耕读人家”等一批批播撒文明乡风的本土品牌唱响山乡;

“吼班大哥”“劝和大妈”“知心姐姐”等村民自治品牌驻扎在村民身边,引导着村民睦邻友好,向上向善;

“一镇一法官”、社区“法律诊所”、“法律明白人”等走进村社、院坝,触及乡村法治“神经末梢”;

2600个“坝坝加油站”遍布山乡,方便村民随时随地“充电”“加油”;

各种限宴、禁赌、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封建迷信、推行厚养薄葬的村规民约,身边涌现的好人好事、榜样力量,不仅上了墙,还通过多样的文艺演出形式传播到了村民心里……

一项项务实举措正厚植新风正气,一个个陈规陋习被逐渐破除,淳朴清朗、向上向善的文明新风激荡在南川广袤的田野间,获得感、满足感洋溢在农民幸福的笑脸上。

讲故事说变化>>>

梁大文的三次“搬家”

“土房子改造好了,民宿也要提上日程了。”村民梁大文笑着说,院子里的土房子经过改造后比一般的农家乐更漂亮,他又计划着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花园和观景台,将其打造为民宿。

梁大文是山王坪镇庙坝村村民,因为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产业发展滞后,庙坝村曾是全区为数不多的市级贫困村。为了“逃离”贫困,年轻时的梁大文选择到同镇的龙泉村当“上门女婿”。

三山夹两谷的特殊地形将庙坝牢牢锁在了大山深处,出行难是庙坝面临的最大困难。近几年,村里的通村路、通社路、入户路等陆陆续续被修通,来到村里的游客逐渐增多,梁大文决定回来“闯一闯”。

回到庙坝村的梁大文捡起了家传的手艺养起了中蜂,第一年养殖了30群中蜂,当年卖蜂蜜的收入就达到5万元。随后逐年扩大规模,2019年,他把中蜂养殖规模扩大到150群,收入达到20万元左右。

今年,龙泉村被确定为全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之一,而梁大文家正在全镇的“农旅融合促乡村振兴”规划之内,他计划着又搬回龙泉村。

“庙坝村的老房子由于生态保护要求,不能进行改建或重建,借着这个机会,我正好又搬回龙泉村来发展乡村旅游。”梁大文说,目前,镇里正在修建一条旅游环线,路修好以后,从庙坝村到龙泉村只要20多分钟,以后游客肯定会更多。

王娟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电话:0086-10-88828000

传真:0086-10-88828231

媒体合作:0086-10-88828175

品牌活动合作:0086-10-88828063

广告合作:0086-10-88825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