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2022年10月10日 星期一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振兴样板

安徽郎溪县:手工糍粑,浓浓乡愁

发布时间:2023-12-13 16:34:23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余克俭 王祖清 张余才 | 责任编辑:吴伟

在农村,手工糍粑,是儿时的味道,是难忘的乡愁。入冬以来,安徽省郎溪县姚村镇四青村齐村组徐英权一家,又忙起来了——制作手工糍粑,营造浓浓的年味儿。

12月12日一大早,徐英权家的山冲小院,雾气与炊烟氤氲着,其间弥散着糯米饭的清香。

“华兵,糯米蒸熟了,起甑子打糍粑。”徐英权的儿子徐华兵,闻声走进厨房,从锅里抱起甑子走向门口,将满满一甑子糯米饭倒在石臼中。热气腾腾中,徐英权父子俩围着石臼,轮流挥举一柄大大的木榔头,不停地砸打石臼里的糯米饭,直到把糯米饭砸成像猪板油一样细腻,然后将其掏起来,搁置在堂屋里撒了粳米粉的木板上。

趁着热气未消,徐英权赶紧将木板上的糍粑掸开、扯平、拉匀净,将其塑成平平整整的长条形,再用擀面杖擀擀平收光,糍粑基本成型了。等待数小时冷却后,再用菜刀切成一块一块的,就是成品糍粑了。

打糍粑的时候,徐英权的老伴余成秀依然忙碌她的活儿——洗甑子、淘糯米、上甑子、灶堂里添柴,重新蒸第二锅糯米饭。她笑着告诉笔者,干哪一行都不容易,挣点辛苦钱,“打糍粑没的闲的,一忙要忙几个人,我负责淘米、蒸米,蒸糯米要柴灶大锅,用劈柴烧旺火,蒸熟一甑子,得个把钟头,今朝准备蒸4甑子,要忙到晌午过后。”

“打糍粑的糯米要选上等好米,糯性一定要好,我专门从南陵那边定点采购的糯米,很适合打糍粑,打糍粑很麻烦,有了好糯米,再引来山泉水浸泡,泡24小时后淘洗,再上甑子蒸,蒸熟了倒入石臼,用榔头反复锤砸。”等待第二甑子蒸糯米的间隙,徐英权一边清洗石臼,一边介绍手工糍粑的制作过程,“打糍粑既是技术活,也是力气活,只有用榔头下力气反复打,石臼里的糯米饭才能打‘熟’,才会变成糍粑,做出来的糍粑才绵软柔韧、黏糯香甜。”

徐英权,1950年出生,身体硬朗,精气神很好。他说,他在十几岁就学会了制作手工糍粑,几乎每年过年都打糍粑,主要是过年食用,从2010年开始,过年打糍粑,他有意识地逐年增加数量,吃不完的就出售,赚取一点加工费,“今年,我从南陵买回1万斤糯米,争取全部用完,忙忙碌碌两三个月,估计挣个两万五千块差不多,冬闲,找点事做做,勤劳一点,增加一点收入。”

问及手工糍粑的销路情况,在村中石桥边经营日杂小店的儿子徐华兵说:“(糍粑)基本上不愁卖,除了周边村民和回头客来我小店里买糍粑,镇里的几个电商网点也代销一部分,还有一部分就是通过朋友圈进行销售,反正好卖,每年打的糍粑都能卖掉。”(图/文 余克俭 王祖清 张余才)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电话:0086-10-88828000

传真:0086-10-88828231

媒体合作:0086-10-88828175

品牌活动合作:0086-10-88828063

广告合作:0086-10-88825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