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2022年10月10日 星期一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振兴样板

安徽郎溪县姚村镇:高山“瑞草”助农增收促振兴

发布时间:2024-04-17 11:57:15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罗鑫 王祖清 | 责任编辑:吴伟

春雨催新芽,高山采“瑞草”。连日来,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姚村镇1万余亩生态山茶抢“鲜”采摘。

4月16日,在该镇红旗村茶叶农场的张家小湾茶山上,笔者目睹了一幅幅生机勃发的春山采茶图。

当日,天蒙蒙亮,系着防水围裙头戴斗笠或草帽的采茶工,背着茶篓,迎着第一缕春阳,依次走向茶山。放眼茶山,岚雾氤氲,一垄一垄翠生生的茶树,像梯田一样从山脚延伸至山顶,身背茶篓的采茶工,各就各位,巧手灵动,采摘嫩油油的新茶——采撷明媚的春光。

江善友,管理员之一,他追随采茶“大部队”的节奏,把采茶工们有序引领到“放山(当日当时限定采茶区)”位置后,开启了他一天“最辛苦”的工作,奔波垄上垄下,手执小喇叭反复呼喊——“茶叶采好、采小,一芽一叶,不然的话,下山要拣,很费功夫的哟”。

今年60岁的江善友是安庆潜山人,原在安吉一个茶厂务工,红旗村生态茶场开建,他被老板相中聘来做茶园管护技术员,茶季兼做管理员,是这里的“长工”。他告诉笔者,现在是采茶旺季,每天有500多个采茶工,除了姚村镇本地的,还有郎溪县建平、涛城、十字、飞鲤等镇的采茶工,老板每天安排3辆大巴车接送,今天200人在东九村(片区)采茶,张家小湾这边有300多人,“叫他们按标准采,人多手杂,还是有人采的不行,每天喊,喊破了嗓子,我们只好用小喇叭来喊。”

红旗村生态茶场老板叫曾文进,1991年出生,郎溪县涛城镇创业青年,他于2017年春来到姚村镇红旗村流转荒山、岗地营建茶叶农场,由最初的150亩发展到现在的1200亩,主要茶叶品种除了奶白茶,还有黄金叶、龙井早黄等,2021年注册成立“郎溪县品种茶叶种植家庭农场”。

据曾文进介绍,他选择姚村镇发展茶产业,主要是相中了这里的生态环境。姚村镇作为郎溪县唯一的山区镇,茶山海拔从210米到487米不等,温差大,石质山场透气性好,根深叶茂,再加野花杂生,山雾袅绕,“茶园管护也是原生态的,我们一直坚持人工锄草,杜绝使用化肥和农药,主打‘高山生态’牌。”

这几年,曾文进主要是投入,扩大茶园,实施喷灌、滴管设施建设,“等明后年茶园都进入丰产期,效益会更好。”

为了完善从种茶到制茶的生产环节,曾文进承租了红旗村的精品茶叶加工厂房,加工干茶有了阵地,同时,茶厂也收购周边散户的鲜叶,让当地茶农足不出村“现采现卖”。

目前,曾文进的茶叶农场有750亩进入丰产期,清明前一周开园采摘新茶,先采奶白茶,接着黄茶上市,高峰期每天有采茶工500余人,除了本县的,还有少部分是外地请来的,“常驻”,有芜湖的,还有寿县和泗县的,“供吃供住,成本大一点,没办法,当地请不到那么多人。”

这里的采茶工,周边村组里的留守老人居多,部分为脱贫户,计酬方式有“按天计酬”和“多采多得”两种,每人每天挣200元不成问题。

红旗村脱贫户(村民)张善凤,74岁,采茶速度不逊年轻人。她说:“我每天摘(茶叶)4斤半,能挣两百块,一季茶叶摘下来,有六七千块钱。老头子(老伴)平时也在这个茶场做杂活,除草呀,浇水修枝呀,一年也能挣个万把块钱。多亏家门口有个茶场!”

茶场优先安排当地脱贫户到茶厂做零工,春季采茶、制茶,其它季节打理茶园,家门口“就业”,对他们“稳增收”至关重要,目前,这个茶叶农场通过土地流转和劳务就业(含茶叶加工厂用工),带动红旗村100余户近300人增收。

目前,姚村镇已发展生态茶园13000余亩,为当地群众拓展了增收致富的路径。(图/文 罗鑫 王祖清)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电话:0086-10-88828000

传真:0086-10-88828231

媒体合作:0086-10-88828175

品牌活动合作:0086-10-88828063

广告合作:0086-10-88825631